本篇文章921字,读完约2分钟

大学刚结束,很多海外大学都对中国很感兴趣。 今年,他们带来了更具吸引力的招生吸引力的诱饵。

据北京市教委不完全统计,今年报名参加“洋高考”的北京考生约2500人,比去年增加约1000人,增长67%。 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人大附中等名校,收到海外高中录取通知书的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40%-60%。 上海有“四大名校”之称的复旦附中、交大附中、上海中学和华东师大二附中,每年约有20%的考生直接申请出国留学,但今年这一比例有所增加。

“万马千军过独木桥”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而且,“生源危机”直逼中国高校的警告已经不是危言耸听,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国教育如何面对全球化竞争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

记者:来到中国的海外大学固然惊叹于中国的市场之大,但对于留学浪潮下移,高中生特别是高中精英喜欢出国留学,我们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惊讶。 这是海外大学夺取中国大学和生源,在兵临城,生源竞争是全球化的角逐。 你觉得这个现实怎么样? 社会应该怎么想呢?

郑若玲:对于越来越热的留学潮,社会和公众不必太惊讶。 “潮”的形成,是因为重力的存在,也暗含着社会快速发展起伏的变化。 许多学子被吸引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证明他们确实有比我们更好的地方。 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反思,提出高度警告,努力改善教育现状,充分满足国民的诉求,就能以独特的特点,吸引和稳定可能流失的生源,形成“回潮”。

记者:实际上,高中生出国留学的话题已经备受关注,每年高考前后都掀起讨论的热潮。 根据你多年的注意,其中,变化或出现的信号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郑若玲:确实,高中生出国留学热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 近年来,留学生来源少而多,生源质量呈现从高质量到多元化,留学院校水平从单一到多元,留学国家从欧美到世界等趋势。 而且,更多的海外大学热衷于将生源市场扩大到中国,近年来各国高等教育展持续不断就是例证。 对大陆高校来说,生源竞争不仅来自海外,也来自港台澳门地区。 这说明了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生源竞争从过去的片面变成了多方面甚至方方面面。 如果不进一步反思和改革,扭转不利局面,我国高等教育的声誉和国民对高等教育的信心将越来越低,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道路也会严重受阻。

标题:““洋高考”危机怎么化为契机 高等教育的出路”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y/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