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23字,读完约9分钟

民房的电梯坏了,维修维护迟到了。 小区里的生活垃圾到处都是,但是没有人的冬天暖气不热,不知道应该找谁来处理……生活在城市里,这些影响千家万户生活质量的“小烦恼”每天都在累积,成为社区管理中的“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位。 要建设更加便民、美丽、和谐的城市,真正做好民生工作,就必须处理好社区生活中的忧患、烦恼,治理好对人民的“最后一公里”。 例如,你如何监管房地产公司的员工? 如何架起政府和居民信息表达的桥梁? 如何建立社区居民参与平台? 近年来,各地在加强社区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有许多新的尝试,其中许多探索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社区笛子、部门报告”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西有知春路,附近是北京高新技术公司聚集的地方。 每次上班高峰期,主要道路都是人潮拥挤,车流不息。 停在旁边巷子里的共享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也变成了一片,行人不得不侧身。

在知春路北侧数百米外的星规道,新修的智能车架处理了自行车和电动汽车杂乱布局的问题。 天蓝色的墙壁,有设计感的装饰,需要用卡片打开的玻璃电子门,内部有专门为电动自行车设置的充电桩。 这个便民智能车棚的设立多亏了中关村大街的棕熊社区新成立的“环物会”。

环物会的全名是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 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管理的意见》提出“探索在社区居委会设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督促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公司履行职责”。 年末,棕熊社区环物会成立,也是北京市第一家挂牌成立的社区环物会。

“环物会设在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协调房地产公司和业主之间的信息表达。 ”。 棕熊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永珍告诉记者。 “过去居民遇到房地产问题,找到居委会后,也不知道具体应该和谁对接,现在可以只找环物会的员工。 对居民更方便,对社区工作人员也提高了效率。”

棕熊社区环物会的成员由居民代表推荐投票选举产生,目前有9名成员。 社区居委会1名委员担任主任,社区民警2名担任副主任,其他6名为来自社区各大楼的业主。 “这6位被选中的业主也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有人以前是房地产经理,也有人是财务人员和环卫专家,保证了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处理专业问题。 ”。 胡永珍说。

棕熊社区环物会主任周杨平介绍说,当前居民遇到房地产问题,首先反映在环物会上,然后由环物会邀请业主、房地产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协调处理矛盾。 对房地产公司,社区要求公司负责人向社区党组织“报告”,将房地产公司纳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之下。 对房建委、房管局等相关部门,社区提出“社区放哨、部门报告”机制,确保上下信息表达渠道畅通。 这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提供了线索,切实处理了“谁组织小区自治工作”的问题。 半年来,环物会为居民做了很多事实,包括解决暖气热、申请公共维修基金、建设社区智能车棚。 有了环物会,居民的生活更安心、更舒适了。

棕熊社区的管理范围很广,9个庭院的1880户隶属于11家房地产公司,但这11家房地产公司的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因此环物也提出了“大手大脚”的方法。 “比如业主家下水道堵塞,本楼物业很少有人,居民就会找到我们的环物会,帮我们找社区其他大物业维修。 而且,对60岁以上独居的老人必须免除访问费用。 ”。 胡永珍说。

“环物会的设立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利益,如果有什么问题更早处理。 ”棕熊社区居民李志勇也是环物会委员之一,“环物会的工作人员经常在社区内推广,社区居民都知道,所以随时告诉我平时聊天时有什么问题 能担任这个角色我也很兴奋。 作为社区的一员能够从事服务业,也是我作为共产主义者的“引退不褪色”的使命感。 ”。

社区治理伙伴有“六方”

与棕熊社区内住户多、房地产公司多的情况不同,北京市海淀区曙光大道上河村社区负责单一的小区管理。 但是,在这个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上也同样遇到过很多麻烦。

上河村小区已经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长期以来,业委会与房地产公司之间纠纷不断,3年来出现了更换4家房地产公司的情况。 特别是去年,小区56台电梯中采用了29台超过15年,零部件磨损、电器老化、平衡系数达不到,故障频发。 另外前面的房地产公司暂时撤退,社区服务瘫痪,居民投诉。

应该如何尽快解决矛盾,集中各方力量共同建设社区? 极光大街建立了社区治理伙伴机制,并率先在上河村社区开展试点。

曙光街社区建设科负责人、上河村社区第一书记张胜志记者介绍,社区治理伙伴有六方责任主体:“主心骨”为社区党组织,“组织者”为社区居委会,“家属”为社区全体业主,“

“这六方涵盖了所有社区治理所需的所有参与者,机制的核心是党组织的领导人。 ”。 张胜志说,过去社区党组织的首要事业是社区内党的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对社区管理没有决策性作用。 但是,社区治理伙伴机制创新性地将原有的并行模式改为锥体管理模式,要求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同时在治理出现问题时,作为主要负责人对六方进行信息表达和调整,使之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这种党建中解决物业管理问题的方法是将党的领导特点转化为社会管理的效能。

上河村推行社区治理伙伴制度以来,小区内道路重新铺设、路灯竖立、锅炉排放量超标的问题也得到了处理。 每幢大楼都增加了公告栏,最近在小区的活动、房地产企业的通知、公示栏一目了然。

“此前,上河村社区居民拨打北京12345热线,发现90%以上的投诉是社区管理相关问题,包括业主与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矛盾、业主与业主之间的矛盾等。 这不是一个例子,存在于很多小区。 但是,在社区治理伙伴制度推行后,今年1月至4月,上河村社区居民向12345热线投诉只有4条,投诉量减少了60%以上。 这还表明,社区治理伙伴制度有助于在第一时间从社区层面处理居民面临的问题,居民不再需要通过其他渠道反映问题。 ”。 张胜志说。

在上河村社区的成功示威中,曙光街党工委决定今年在辖区内17个社区宣传社区治理伙伴机制。 张胜志认为,要更好地落实社区治理伙伴制度,首先需要社区党组织负责任地塑造形象,同时合理合法地处理问题。 “社区党组的工作人员并不像以前那样每天出材料、收材料,真正负责、有能力也是提高工作人员水平的挑战。 ”。

提高居民参与感的认可感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各地在创新处理社区治理问题方面有很多实践。

上海市宝山区运用网络思维创新社会管理,推出社区智能化管理系统“社区通”。 “社区通”提供社区公告、党建园地、警民直通车、家庭医生、房地产之窗、业委会连接、邻里交流、社区服务等功能,已有50万群众实名参与。 居民可以使用手机随时向“社区通”留言,提出有必要应对生活上的挑战。 基层干部也可以通过“社区通”即时响应群众的诉求,让群众随时随地“看到、找到、呼应”。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臧得顺认为,宝山区“社区通”体现了“即时反应、网下联动、制度保障、员工监督、数据观察研究判定”的商业机制特点。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宣传建设“红色领港和美小区”,将党的工作人员从社区延伸到小区、楼栋,构建了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房地产公司、社会组织的共建、联合治疗、共享格局。 包河区计划在两年内在全区560多个小区建立党支部,通过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使社区更加温暖。 例如,大楼党员要率先为邻居们解忧,孩子们放假到社区照顾,社区定期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居家养老服务等。

各地的尝试是为了弥补目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短板。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徐林表示,“社区的参与者基本上都是老年人,相对来说中等收入、高收入群体对社区事务不太关心,偶然发生的参与活动几乎都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利。 从参加形式上看,首要是居民因个人有趣,随性、随意参加自己热衷的文体娱乐活动,行为制约、制度缺乏规范。 ”。 徐林指出,为了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社区需要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并进行适当的诱惑。 例如建设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的“红巷生活广场”,不仅为居民参与各类社区文体活动提供了场所,也为职业社工有计划地诱惑居民提供了公共空间。 随着居民参与意愿的提高,基层政府和社区可以适时诱惑居民中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积极分子,成立社区公益互助类社会组织,提高居民的参与效能,增强大家的社区认可感。

“让居民“看得见、找得到、叫得应””

作为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张胜志和周杨平认为尽快完善社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 “目前,环物会事业的首要依据基本上只有《物业管理条例》。 希望尽快完善物业管理、业委会管理等法律法规。 这有助于我们工作更规范化,为居民服务也更有条理。 ”。 周杨平说。

标题:“让居民“看得见、找得到、叫得应””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fc/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