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7字,读完约3分钟

每个暑假,教育部都会向中小学发出专业就业通知。 教育部《关于好年头中小学生暑假工作的通知》中,“严禁要求家长完成工作或代课家长的作业”,最引人注目。 这个要求在很多父母之间引起共鸣,也引起人们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关系的思考。

近年来,“作业”经常变成“父母的作业”。 与平时相比,暑假容易发生“作业需要父母代劳”的情况。 因为学校布置了,所以除了通常的课程作业之外,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作业,父母没有参加,学生很难独立完成。 这次教育部的“停”通知,给学生减负,被家长捆绑,有助于把作业恢复到本义。

许多父母为了帮助孩子用罐子做模型,有一家人喝饮料收集罐子的经验。 为了完成许多繁杂的研究报告,必须自学“代笔”给孩子。 为了帮助孩子画被评价为“优秀”的画,必须自己检查、上色……作业评价标准只重视形式和结果,忽视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参加过程,容易异化为父母之间的竞技和竞争。 这不仅使孩子容易产生过度依赖、相互比较的心理,还促使一点点的父母寻找更专业的“代写”“代写”。 这样,只有科学设置工作副本,合理设定考核标准,才能真正给家长“减负”,加强家庭工作学习成果,提高综合能力。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在面对孩子的作业时,一方面要克服为孩子“承担一切”的想法,督促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性。 另一方面,“负面”并不意味着“要减少责任”,父母并不是不需要为孩子而动,也不是不听孩子的作业和学习,相反,只有花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心思陪伴孩子,深入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教育部在这次通知中要求,学校“指导家长对比学生年龄优势和个性差异安排适量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节约习性,提高劳动能力”。 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两者才能互利,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空间。

教育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活动,禁止进入形式主义。 作业、课程、课外实践都是培养和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不是最终目标。 只有使这些手段充分符合孩子的成长、认识规律,以孩子是否进步、能否成长为衡量标准,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培养出全面快速发展的人。 近年来,加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许多中小学和学生家长的共识,新的教育手段、培养方法层出不穷。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特别要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把一切教育手段和方法都围绕着孩子的成长这个中心展开。

教育学者陶行知有一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相通的活动。” 只有从心底发出,才能打到内心深处”。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只有齐心协力,真诚付出,才能感染孩子,教育孩子,引导孩子,为他们创造茁壮成长的好环境。

标题:“家庭作业不能成“家长作业”​”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y/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