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38字,读完约6分钟

“像我们这样只工作2、3年的‘80后’,能买得起房子、买得起房子的人,一定会从家里出钱支持。 100%是的。不用考虑只靠自己或者只靠和男朋友两个人的收入买房子。”

我在家里激励着开始去看比尔。 2009年8月,我从工作了一年的工作岗位调到了现在的工作岗位。 家人觉得我的职位和收入都很稳定,建议我买房子,他们出30万元的首付,剩下的我自己供给。 他们的想法是,我打算在广州扎根,男朋友的家庭暂时没有条件买房子,所以早点自己处理房子的问题。

家人提出来的时候,我不太热心,一直拖着。 正好那个时候,我移居美国的朋友回来了。 她居然回了广州的炒菜店。 我在她的指导下,一周内看到了无数的楼盘。 跟着她学习如何选择楼盘,如何和中介砍价,如何走程序,走进了“买楼”的大门。

从一开始,我的“底牌”和目标就确定了。 30万元首付,总价90万元左右的三间房。 以我和男朋友的收入水平,这是我们能够承受的极限。 三个房间首先考虑到以后父母来自广西,家人可以住,第一笔钱是他们给的,希望他们来广州的时候住得舒服。

去年年底,按照我这样的要求,最好的选择是黄埔大道员村一带的二手楼。 在网上找房,找不同的中介企业,上午看了五套房,拿到过。 最后的感觉是找房子很难。 我看了很多房间,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越看越烦躁。 我有时受不了——花这90万元回老家,就能买个好的大新房子。

这样折腾4~5个月的话,只要看到基本上符合条件,就想签名。 我不认为合同比找房子难。

在购物下跌的楼市行情中,很多买家都有被业主拒绝签字的经历,很多卖家都有坐下来提高价格的冲动。 在生意之间强弱分明,优劣分明。 “新国十条”的出现,短期内可能改变不了买家的劣势。

今年2月,我想签的房子,94万元的楼梯楼出现了。 但业主一直拒绝签字,说家人有不同意见,必须重新考虑。 等了十多天,一直等了一年,最后说不卖了。

过年,全国两会召开,朋友们告诉我:“温总理在《政府实务报告》中说要抑制房价暴涨的势头。 请再等一会儿”但是,我的想法是,能下降当然很好,但能下降多少呢?

其实我一直想得很清楚。 我不能抄楼市的底。 因为我根本无法评价。 媒体上每个专家的说法都不一样。 所以,一路以来,我的内心环境由于房价的大跌而变化不大,能找到自己买得起的、适合我的房子,我很满意。 只要那个出现,我就买

到了3月,出现了我想签名的第二套房子。 92万元。 上午去中介交了订金,当时中介很多人都盯着这套房,不一定能买到。 我不得不第一时间预约刚出差回来的业主。 果然,到了下午,几个买家护着那个业主回来了。 最后业主与其中一人签订了合同。 因为那个买家一直等到半夜12点。 业主很感动。

之后不久,新的“国十条”就出现了。 第二天,出现了第三套我想签名的房子。 和第二栋房子一样户型,只是楼层不同,但价格上涨到了98万元。 我的底线是想和业主谈96万元,但签约那天下午,业主约了三个买家。 另外两个买家叫嚣,一个100万元,一个103万元,业主当场涨价到105万元。 很久以前,以103万元成交。 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抢房”! $$分页符$$

我的深圳朋友也在买房子。 我们交流彼此经验时得出的结论是,新国家《十条》公布后,一手房可能下降了,但二手房完全没有下降,一分钱也没有下降。

问题是,即使一只手的房间下降,我们也受不了。 因为我们没有考虑买车,所以只能买市区和近郊的房子。 如果再远一点,就必须依靠地铁。 但是现在广州市内和近郊的手办楼价,几乎没有1.5万元以下的。

现在接近6月了,继续期待着楼价的下降,我开始觉得不现实。 因为广州“刚性诉求”的买家太多了。

很多人说“80后”,特别是像我这样的85后,叛逆、思想开放、勇于接受新事物、不遵循常识、改变了想法。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旦成为结婚和生育等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的想法其实从以前就传了下来,和别人没什么不同。

结婚当然有自己的房子是最好的。 没有房子也可以结婚,但迟早要买。 而且一定要买。 因为租金太不稳定,随时都要面对房东加薪、不交房租等不明确因素。 有自己的窝,是愿望,是更现实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有愿意出首付的父母。

现在的男朋友在大学里在一起,感情很稳定。 他的家人不能出钱在广州买房子,所以我可以买,但总有两个人的房子才像房子一样。 说实话,如果我和他没有相遇,到今天还没来,我会考虑去找物质条件好的。 有车,有经济基础,所以我不用想这么多人就考虑结婚。 这都不是现实,为了今后的生活更稳定。

但是,现在我选择了。 两个人已经走在一起了。 我不能因为他没有房子就分手。 毕竟不是那么势利的人。 现在的情况,只是两个人奋斗吧。 但是,如果给学妹们一点建议的话,我建议她们找物质条件。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有同样的想法,瞧不起“家是对的”。 但是,现在门是对的。 二十五六岁的男孩子,刚毕业进入社会,并不是短时间内就有丰富的物质基础的,所以那个女孩子只能等,不能长时间不抱怨,两个人都要辛苦地走。 我并不是不向往浪漫的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明白生活是现实的。

我做人力资源,接触了很多企业的年轻员工,我的同龄人。 这些“80后”,只要有机会,都希望在大城市迅速发展,去北京、上海、广州。 我们怀着美好的愿景,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些大城市,但随着对城市的了解,我们越来越清楚城市的真实面目,越来越感受到在大城市生活的艰难。 家是迟早要面对的雄关。

几年后,这些年轻人看到大城市的高房价、拥挤的交通、高生活价格、相对微薄的工资,将动摇他们在广州继续生活的决心。 我和这些同事谈过,80%的人说他们还在考虑再过两年回老家。 至少买房子便宜,生活更好,更舒适。

作者:大海

扫描关注

媒体网站的官方网络邮件

扫描关注

媒体网站的官方微博

扫描关注

新鲜的ios二维码

扫描关注

新鲜的安卓二维码

提供信息线索,和我们一起倾听最真实的声音,热线: /

标题:“80后讲述扑朔迷离的楼市中 剩女是怎样炼成的”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fc/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