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0字,读完约3分钟
这个事情,有这么几组关键词:小伙和老人,工资低和收入高,施舍和乞讨。矛盾爆发的原因是小伙认为自己收入比乞讨者低,想收回施舍的钱,未果,才怒由心生暴力相向。 这样一个偶然事情,本来是强者对弱者的暴力行为,然而,人们同情的道德天枰竟然发生了倾斜。观众没有想象中对小伙子太愤怒,更没有理所应当的对被打老人太同情。 这个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此事,虽发生突然,但是前因后果完全有铺垫和累积。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各类乞讨“潜规则”,让普通人渐渐对乞讨者产生了厌恶。乞讨组织嚣张强行乞讨、拐卖儿童致残乞讨、乞讨者炫富惹众怒……这些社会现象已经把一种因身体原因放下尊严谋求基本生存的无奈行为,变成了有目的有预谋的不劳而获的欺骗行径,前者客观无奈,后者主观谋夺。这样产生的后果一是当普通群众了解真相后,人性的善良会受挫,同情心会减少,人会变得麻木和冷漠;二是收入差距带来的心理落差,会慢慢让部分人心理扭曲。 另外,打人的小伙子愤怒的另一层重要原因,不仅是一个乞讨者收入比自己多,更是因为自卑于自己收入少。这涉及到劳动收入的再次分配的公正性问题,这个公正性最大的问题就是差异化变成差距化,收入低者变得心有不满,既而衍生出戾气。 那么,是不是说小伙子打人就是替枉做好人的人,出了口恶气呢?并不是这样的。 首先打人是违法的,因为他伤害了别人,固然他自以为也受到了伤害,但是伤害小伙子的是多方面的因素,乞讨者只是个诱因,并不是直接施予者。总之,打人,打一个不还手的人,就是不对的。 再次,他打的一是一个老人,一个年长者。尊老爱幼这种话放在这里不太合适,但是乞讨者终究是一个年长体弱的老人。可以漠视,鄙视,忽视,因为打老人还是个道德和人性的问题。 还有,小伙子的行为越来越多是一已泄愤,找到了一个能着手的弱者,据了解,他因为是心情不好,又自己以为是的做了诸多脑补,才出手的,出手一次还不够,还出手两次,他的心理和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的扭曲,他终究不是善良者的代表,而是欺软怕硬的代表。 我们无法断言乞讨老人就是一个职业乞讨者还是一个生活困难的人,因为屡屡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的同情心减少进而影响到了良知的评估。但是,我们决不能同意以暴制暴的行为,因为暴力处理不了问题,只能带来越来越多恶果。 对于小伙子,我们相信他不是一个体性恶者,毕竟他一开始掏钱施舍给乞讨者了。我们又想,如果乞讨者一开始就把钱还了给了小伙子,是不是就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暴力行为了,是不是小伙子在冷静下来之后,也会内疚反思呢? 是与不是,当初还有两种可能,但是在暴力之后,就只有一个答案了。我们为这样的结果惋惜,为小伙子惋惜,因为善良的人以后又少了一个。
作者:文三
标题:“小伙打乞讨者是替好人出气?”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xwzx/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