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5字,读完约3分钟

潍坊媒体网(记者 张婷婷·李雅睿 通讯员王晓涵)说:“多亏好书记的到来,今村才有了路。 也通了电。 路灯也打开了。 日子越来越过了。 ”。 王家庄大街在家屯村的村民毛坤邦高兴地说。 毛坤邦口中的好书记是潍坊市社会保险中心驻王家庄大道为家屯村的“第一书记”陈建栋,他赚钱完成的“普惠民生”工程,造福村民,获得经济利益。

家屯村是省定贫困村,产业单一,以种植小麦、玉米、土豆、姜、洋葱、桃、樱桃等以前传下来的作物为主。 除此之外,还是弱势的散村,历史遗留问题多,村集体经济收入低,基础设施建设差。

知道人民的需要,希望送到人民那里。 陈建栋到达村子后,迅速改变身份,挨家挨户访问调查,详细了解村子的舆论和各家各户的现实情况。 之后,他召开了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准确把握了村民最紧迫的诉求。

家屯村土路很多,一到雨天,坑坑洼洼的路面积满地面,泥泞不堪,没有立足之地,走泥水路也拔不出腿来。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村庄快速发展的第一个“瓶颈”,不修路,村民脱贫之路就不可能顺利。 他在村里350米的主街道铺沥青,硬化了6条南北街道共计3848平方米,重建了两条350米的村庄排水沟,美化喷到街道两侧。 不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改变了“晴天满是土,雨天满是泥”的局面,村民的生活面貌也有了改善。

道路变宽了,村子也要实现“亮化”。 陈建栋不怕“断腿”“磨嘴”,跑部门,求资金,动员各方关系协调,全力为村民安装路灯,搞好民生事实。 陈建栋获得公司捐赠资金2万元,购买60盏路灯,5200米电线及附件,陈建栋一早就带村干部去昌邑公司拉电线等施工材料,为了节约村子开支,驾驶农用三轮车往返,亲力运输50多捆电线,

快速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安装农用电,没有电力供应,农业产业化就无法快速发展。 村民们倚天吃饭,恶劣天气减产是常事。 村民们平时灌溉农作物要用手扶拖拉机和发电机带水泵抽水,需要时间,费油费力,用电要到邻村接,很不方便。 村民李桂富开拖拉机去了农田灌溉地,跌倒在村头深的沟里,拖拉机报废了,断了三根肋骨。 陈建栋决心为因意外受伤住院的李桂富送去1000元慰问金,处理1500亩农田农业生产的用电问题。

他协调当地的电力企业,投资110余万元、1500亩农田电力灌溉项目立项,安装120根电线杆,安装3台200千瓦的变压器,建成后,村民只需要刷电话卡取电就可以浇水。

巨变的村容村貌让各村民感受到了家屯村的真实变化,坚定了他们摆脱贫困的决心,村民的心情也变得足够了。 “目前,村集体经济还很薄弱,我们请科研机构在村里开辟改良新一代大葱种子繁育的试验基地,用于大葱种子的研发改良,成功后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就业的快速发展。 ”。 陈建栋说。

标题:“脚踏实地办事 真情实意惠民——记市社保中心驻王家庄街道于家屯村“第一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j/7621.html